长时间尺度的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动态模拟及演变特征

被引:10
作者
李雪 [1 ,2 ,3 ]
张元 [4 ]
周鹏鹏 [5 ]
叶思源 [1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 地下水位; 降落漏斗; 数值模拟; 演变特征;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095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资源是京津冀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显著地受到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地下水位动态是对人类和自然等影响的直接响应。针对于多因素作用下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文中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观测孔水位数据分析,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了平原区长时间尺度的不同空间尺度(全区、典型地段)下地下水位演变过程,揭示了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机制。结果表明:近50年,全区平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下降速率为0.36m/a;大面积浅层降落漏斗形成,石家庄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最快,为1.1m/a;2001~2010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速率(154.97mm/a)比1961~1970年减少6.2%,地下水更新能力明显减弱。地下水开采强度常年多于补给资源,导致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地下水位的下降,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降水是限制地下水补给更新的主要因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平原区未来供水安全仍会面临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1]   海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动因与效应 [J].
张光辉 ;
费宇红 ;
李惠娣 ;
聂振龙 ;
申建梅 ;
曹寅白 ;
阎永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2) :32-36
[22]   廊坊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的现状与控制 [J].
裴元度 ;
程战威 ;
吴振英 .
水资源保护, 1991, (03)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