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尹云锋 [1 ,2 ]
高人 [1 ,2 ]
马红亮 [1 ,2 ]
杨玉盛 [1 ,2 ]
李淑香 [1 ,2 ]
刘燕萍 [1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物质炭; δ13C; 碳固持;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已被认为是改善土壤质量,增加碳吸存的有效措施。通过模拟实验,利用同位素δ13C标记技术,研究稻草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中新形成碳和原有机碳的影响截然不同。培养112 d,来自稻草或生物质炭的新碳主要进入到中团聚体(50~250μm)中,比例为70.3%75.3%。与对照土壤相比,稻草添加显著促进了大团聚体(250~2 000μm)原有机碳的分解(p<0.05),但对中团聚体和微团聚体(<50μm)原有机碳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生物质炭添加(SB250和SB350)则对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原有机碳没有显著影响,但SB250处理(土壤中加入250℃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显著抑制了微团聚体原有机碳的分解(p<0.05),而SB350处理(土壤中加入350℃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则无影响。对于同一粒级团聚体,稻草与生物质炭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碳分配上,而对原有机碳的影响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909 / 9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 [J].
谢祖彬 ;
刘琦 ;
许燕萍 ;
朱春悟 .
土壤, 2011, 43 (06) :857-861
[2]   不同有机厩肥输入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刘中良 ;
宇万太 ;
周桦 ;
马强 .
土壤学报, 2011, 48 (06) :1149-1157
[3]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J].
张阿凤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59-2463
[4]  
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刘玉学,刘微,吴伟祥,钟哲科,陈英旭.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5]   黑碳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吸收与淋失的影响 [J].
刘世杰 ;
窦森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1) :79-82
[6]   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徐江兵 ;
李成亮 ;
何园球 ;
王艳玲 ;
刘晓利 .
土壤学报, 2007, (04) :675-682
[7]   黑碳在土壤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J].
张旭东 ;
梁超 ;
诸葛玉平 ;
姜勇 ;
解宏图 ;
何红波 ;
王晶 .
土壤通报, 2003, (04) :349-355
[8]  
Bioenergy potential from crop residues in China: Availability and distribution[J] . Dong Jiang,Dafang Zhuang,Jinying Fu,Yaohuan Huang,Kege Wen.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11 (3)
[9]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maize yiel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 soil organic carbon poor calcareous loamy soil from Central China Plain [J].
Afeng Zhang ;
Yuming Liu ;
Genxing Pan ;
Qaiser Hussain ;
Lianqing Li ;
Jinwei Zheng ;
Xuhui Zhang .
Plant and Soil, 2012, 351 :263-275
[10]  
Mechanisms of biochar decreas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Chinese paddy soils[J] . Youzhi Feng,Yanping Xu,Yongchang Yu,Zubin Xie,Xiangui Lin.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