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司红起
乔玉强
陆维忠
不详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南京
[4]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生物系
[5] 凤阳
[6] 合肥
[7] 南京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J].
蔡华 ;
马传喜 ;
周淼平 ;
马鸿翔 ;
陆维忠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2) :11-14
[2]   小麦×玉米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研究 [J].
吕国锋 ;
范金萍 ;
张伯桥 ;
高德荣 ;
陆成彬 ;
张勇 ;
吴宏亚 ;
程顺和 .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05) :9-11
[3]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系 [J].
王子宁 ;
张艳敏 ;
郭北海 ;
樊爱革 .
华北农学报, 2001, (01) :1-6
[4]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J].
孙敬三 ;
路铁刚 ;
辛化伟 .
植物学报, 1999, (03) :28-31
[5]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J].
王广金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8, (06) :15-17
[6]   利用小麦×玉米属间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植株研究初报 [J].
胡冬梅 .
青海农林科技, 1998, (03) :7-10
[7]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J].
陈新民 ;
陈孝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8, (03) :4-7
[8]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J].
刘辉 ;
陈纯贤 ;
孙敬三 ;
王子宁 ;
郭北海 ;
方仁 ;
王景林 .
植物学报, 1996, (05) :357-361+424
[9]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J].
孙敬三 ;
路铁刚 ;
辛化伟 .
植物学报, 1995, (06) :452-45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