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被引:19
作者
李熙喆 [1 ]
张满郎 [1 ]
谢武仁 [1 ]
季汉成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成岩阶段; 成岩相; 储层预测;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6.010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J].
朱宏权 ;
徐宏节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33-137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J].
赵国泉 ;
李凯明 ;
赵海玲 ;
刘锐娥 ;
孙粉锦 ;
狄永军 ;
李永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53-55+75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J].
胡宗全 .
石油学报, 2003, (04) :40-43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J].
邓礼正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70-272
[5]   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李凌 ;
王兴志 ;
方少仙 ;
侯方浩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6) :4-6+5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特征 [J].
朱筱敏 ;
康安 ;
王贵文 ;
王力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4) :327-333
[7]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J].
陈洪德 ;
侯中健 ;
田景春 ;
刘文均 ;
张锦泉 .
矿物岩石, 2001, (03) :16-22
[8]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19-30
[9]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