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8
作者
刘爱霞
郎印海
薛荔栋
刘洁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分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2.009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以黄河口11个表层沉积物站位的实测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为基础资料,采用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和阈值效应浓度、可能效应浓度法2种评价方法分析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阈值效应浓度和可能效应浓度法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位表层沉积物中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ghi)苝、茚并(1,2,3)芘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黄河口东部和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萘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结果表明,所有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MERM-Q都小于0.1,发生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危害概率远小于10%。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台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富集规律及来源 [J].
江锦花 .
海洋通报, 2007, (04) :85-90
[2]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土壤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特征 [J].
罗雪梅 ;
何孟常 ;
刘昌明 .
环境化学, 2007, (02) :125-129
[3]   淮河中下游底泥中PAHs的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J].
贺勇 ;
严家平 .
生态环境, 2006, (05) :949-953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及生态风险评价 [J].
罗孝俊 ;
陈社军 ;
麦碧娴 ;
曾永平 .
生态毒理学报, 2006, (01) :17-24
[5]   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J].
陈云增 ;
杨浩 ;
张振克 ;
秦明周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1) :53-61
[6]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J].
罗孝俊 ;
陈社军 ;
麦碧娴 ;
曾永平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环境科学, 2005, (04) :129-134
[7]   黄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J].
罗雪梅 ;
刘昌明 ;
何孟常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48-50+65
[8]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J].
林秀梅 ;
刘文新 ;
陈江麟 ;
许姗姗 ;
陶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1) :70-75
[9]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J].
袁旭音 ;
李阿梅 ;
王禹 ;
孙成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07-610
[10]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J].
丘耀文 ;
周俊良 ;
K.Maskaoui ;
洪华生 ;
王肇鼎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4) :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