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减毒沙门菌介导联合基因对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7
作者:
江中明
吕春堂
周中华
赵平
高军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科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
[4] 上海
来源:
关键词:
Tip30;
干扰素γ;
减毒沙门菌;
基因疗法;
腺样囊性癌;
D O I:
10.16781/j.0258-879x.2005.06.009
中图分类号:
R73-3 [肿瘤学实验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观察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对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4周龄BALB/cnunu雄鼠25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BS组)、单纯减毒沙门菌组(SL7207组)、携带人IFN-γ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IFN组)、携带Tip30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Tip30组)、携带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Tip30/IFN组),均于颌下接种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10d后对照组裸鼠口服PBS,其余各治疗组口服相应的减毒沙门菌,隔周1次,共3次。然后检测肿瘤生长体积、带瘤存活期、裸鼠体内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携带基因治疗组比较SL7207组、联合基因治疗组比较单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慢、体积小,带瘤存活期长(P<0.05);携带Tip30基因治疗组MVD较其他3组低,联合基因组较携带Tip30单基因组MVD低(P<0.05)。结论:减毒沙门菌载体分别介导Tip30、IFN-γ基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联合基因较单基因治疗效果好,有协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2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