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保障机制分析

被引:20
作者
袁莎莎 [1 ]
王芳 [1 ]
李陈晨 [1 ,2 ]
刘利群 [3 ]
周巍 [3 ]
傅济 [3 ]
刘伟 [3 ]
衡驰 [1 ,2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2] 北京协和医学院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卫生司
关键词
全科团队; 协同机制;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政策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7.6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典型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保障机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成都市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定性调查为主、定量调查为辅的方法。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过程中主要涉及的保障机制可归纳为四类,即外部协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激励机制和医保支持机制。上述四种机制的建设对全科团队服务、双向转诊、签约与预约服务等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全科队伍建设步伐,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完善以服务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调动团队服务积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进展与发展瓶颈 [J].
何江江 ;
杨颖华 ;
张天晔 ;
谢春艳 ;
汤真清 ;
曹萌 ;
刘红炜 ;
胡善联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 (09) :14-18
[2]   方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构建及服务效果研究 [J].
吴浩 ;
贾鸿雁 ;
刘秀梅 ;
刘新颖 ;
李智莉 ;
赵静 .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07) :773-776
[3]   浦东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 [J].
靳举 ;
李璟 ;
戈红梅 ;
王亚娟 ;
王铁军 ;
王晨亮 .
统计与管理, 2014, (01) :28-29
[4]   贵阳市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试点探讨 [J].
张嘉炜 ;
张玉琼 ;
张爱华 ;
宋勇威 ;
王俊 ;
周启良 ;
马金彤 .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01) :18-20
[5]   镇江市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实践与思考 [J].
翟洪源 ;
孔小庆 .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 (19) :17-19
[6]   我国全科医生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建议 [J].
侯建林 ;
柯杨 ;
王维民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 (12) :8-10+14
[7]   农村卫生服务人员激励机制和工作动机分析 [J].
袁蓓蓓 ;
孟庆跃 ;
侯志远 ;
孙晓杰 ;
宋奎勐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10) :3-9
[8]   澳洲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思考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牛志敏 ;
王国军 ;
李淼晶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22 (02) :142-143
[9]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以服务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为主题 [J].
杨辉 .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3) :1125-1129
[10]   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全科医生的地位和发展 [J].
姚建红 .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09) :69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