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

被引:73
作者
吴常艳 [1 ]
黄贤金 [1 ,2 ]
陈博文 [3 ]
李建豹 [1 ]
徐静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
关键词
经济联系; 长江经济带;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7.01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修正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一体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形成以中下游城市群和上游城市群为核心的两大板块,区域内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是促进中下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且核心区与边缘区网络密度差异较大,上海、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城市成为经济联系网络中重要的中介城市,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呈现"一轴线、两板块、多中心"的经济联系格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式上分别呈现出"多中心紧凑模式、多中心松散模式、双核极化模式",表明中下游区域以城市群为主体,中介城市为对接点的经济联系一体化趋势正在形成,加强与成渝城市群为核心的上游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强度研究[J]. 王德起,侯圣银.土地经济研究. 2016(02)
[2]  
房价与城市空间扩张[J]. 王德起,钟顺昌.土地经济研究. 2016(02)
[3]   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J].
于洪雁 ;
李秋雨 ;
梅林 ;
刘继生 .
地理科学, 2015, 35 (11) :1429-1436
[4]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 [J].
邹琳 ;
曾刚 ;
曹贤忠 ;
陈思雨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1-7
[5]   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规划导向及启示 [J].
徐静 ;
汤爽爽 ;
黄贤金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2) :7-10+17
[6]  
解析我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基于国家空间选择变化的视角[J]. 李禕,吴缚龙,黄贤金.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7]  
中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演化机制研究:以南京江北地区为例[J]. 李禕,沈晓艳,龚海涵,黄贤金.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8]   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研究 [J].
王昂扬 ;
汤爽爽 ;
徐静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2) :23-26
[9]  
全球战略背景下中国海外区域开发新模式及实践——以墨西哥Tehuantepec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与土地空间一体化开发为例[J]. 李涛,杨文越,杨中庆,刘永伟,曹小曙.土地经济研究. 2014(02)
[10]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J].
王姣娥 ;
焦敬娟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3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