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温度和能量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29
作者
孙昭萱 [1 ,2 ]
张强 [1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甘肃省气象局
关键词
陆面温度; 地表辐射; 能量平衡;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3 [干燥气候(大陆性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试验站"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的各种陆面物理量综合资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温度、降水量、地表反照率、地表辐射分量和能量平衡分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黄土高原陆面过程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土壤温度变化向下传播速度约为2.5~3.5 h/10cm;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338;而地表反照率随降雪量增大而增大,与降雪量的相关系数为0.6645;长波辐射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总辐射迟1个月左右,年平均日变化中地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加热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响应时间;潜热通量夏季是冬季的5倍多,感热通量有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峰值,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日峰值比净辐射滞后30 min1 h。
引用
收藏
页码:1302 / 13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杨文治,邵明安编著, 2000
[12]  
NOPEX—a northern hemisphere climate processes land surface experiment[J] . Journal of Hydrology . 1998
[13]   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预试验及其晴天地表能量特征分析 [J].
韦志刚 ;
文军 ;
吕世华 ;
陈世强 ;
奥银焕 ;
梁琳 .
高原气象, 2005, (04) :545-555
[14]   大气边界层湍流的动力非平稳性的验证 [J].
李敏 ;
蒋维楣 ;
李昕 ;
浦一芬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493-500
[15]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J].
杨兴国 ;
马鹏里 ;
王润元 ;
杨启国 ;
刘宏谊 .
中国沙漠, 2005, (01) :57-64
[16]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 [J].
杨兴国 ;
张强 ;
王润元 ;
马鹏里 ;
杨启国 ;
刘宏宜 .
高原气象, 2004, (06) :828-834
[17]   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胡隐樵 ;
孙菽芬 ;
郑元润 ;
张强 ;
傅培健 ;
左洪超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281-296
[18]   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 [J].
张强 ;
王胜 ;
卫国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16-623
[19]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J].
张强 ;
曹晓彦 .
大气科学, 2003, (02) :245-254
[20]   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 [J].
刘树华 ;
张景光 ;
刘昌明 ;
李新荣 ;
文平辉 ;
刘立超 ;
王会肖 .
中国沙漠, 2002, (06) :1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