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性研究

被引:2
作者
段雪松 [1 ]
汪有科 [1 ,2 ]
马理辉 [1 ,2 ]
赵颖娜 [1 ]
黎朋红 [1 ]
张陆军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马铃薯; 线源滴灌; 湿润体形状;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6.014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米脂县孟岔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同一灌水量、不同流量条件下,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后的水分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源交汇入渗情况下,滴头处和交汇面处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均满足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灌水量为9L的情况下,湿润体沿滴灌管布置方向剖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大致以15cm深度为分界线,上层呈现以滴头为中心的椭圆状,而下层则相对平缓。滴灌停止后24h时的湿润体较为稳定,其特征值可以作为线源滴灌灌水量设计的依据,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对滴灌停止后24h的湿润体特征值影响并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滴灌原理与应用.[M].(以色列)戈德堡(D.Goldberg)等著;西世良;余康临译;.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
[2]   双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锋运移规律研究 [J].
郑园萍 ;
吴普特 ;
范兴科 .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1) :28-30
[3]   滴灌湿润体交汇情况下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研究 [J].
孙海燕 ;
王全九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2) :115-118
[4]   点源滴灌滴头流量与湿润体关系研究 [J].
李明思 ;
康绍忠 ;
孙海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4) :32-35
[5]   滴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张振华 ;
蔡焕杰 ;
郭永昌 ;
耿宝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17-20
[6]   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J].
汪志荣 ;
王文焰 ;
王全九 ;
张建丰 .
水利学报, 2000, (06) :39-44
[7]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 [J].
刘晓英 ;
杨振刚 ;
王天俊 .
水利学报, 1990, (01)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