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构造演化作用浅析
被引:1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党玉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达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断裂系统;
输导系统;
构造运动;
油气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格局。从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指出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深大断裂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2)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演化;(3)断裂系统还控制着输导系统的分布,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4)喜马拉雅晚期断层活动具有破坏性;(5)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聚集带的分布;(6)在柴达木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前形成的古隆起构造带上。因此,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16+15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及其控油作用[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 (03) : 26 - 29+4覃素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陈元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管俊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沈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吴占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 [2]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 11 - 14+87余一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汤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达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跃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启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谭万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柴西地区尕斯断陷同生逆断裂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 634 - 638丁文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王燮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李衍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郑求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
- [4] 柴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目标[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 696 - 702汪立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庞雄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玉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立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 对“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一文的商榷[J]. 石油学报, 2003, (06) : 107 - 112顾树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石油管理局徐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石油管理局
- [6]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J]. 石油学报, 2003, (02) : 24 - 29罗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庞雄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7]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1) : 1 - 5+5罗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庞雄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8]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J]. 地球科学, 2002, (06) : 676 - 682汤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金之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戴俊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张明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张兵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9]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J]. 地球科学, 2002, (06) : 757 - 762高先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陈发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 [10]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三大含油气系统及勘探焦点[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 8 - 12+5王明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