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11
作者
熊伟
石志良
高树生
常学军
刘莉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4] 河北唐山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流动单元; 渗透率级差; 层间非均质性; 模拟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根据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定义,设计了层间非均质实验模型,研究了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的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水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2是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2的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时各个层位都能被注入水有效驱动的为一个流动单元。注入水自然流动形成的通道不完全是由绝对渗透率决定,而与层位之间渗透率相对大小有关。通过实验论证,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差异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2]   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陈烨菲 ;
彭仕宓 ;
宋桂茹 .
石油学报, 2003, (03) :74-77
[3]   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 [J].
魏斌 ;
张友生 ;
杨贵凯 ;
徐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72-74+108
[4]   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J].
高兴军 ;
吴少波 ;
宋子齐 ;
段鸿彦 .
石油物探, 2002, (04) :439-442
[5]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8-10+74
[6]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J].
赵永胜 ;
董富林 ;
邵进忠 ;
李士奎 .
石油学报, 1999, (06) :43-46+107
[7]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J].
刘吉余 ;
郝景波 ;
伊万泉 ;
张卫东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1) :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