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低质林改造后苗木生长状况

被引:2
作者
李勇 [1 ]
宋启亮 [2 ]
董希斌 [2 ]
李芝茹 [2 ]
机构
[1] 大兴安岭地区营林局
[2]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低质林林分; 改造方式; 成活率; 生长率; 大兴安岭;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2.08.036
中图分类号
S756 [林分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宽度效应带和不同面积林窗改造,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调查实验区内每株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研究不同改造方式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而生长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樟子松成活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生长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落叶松改造与樟子松表现相同。在白桦萌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与生长率效应带改造均高于林窗改造;樟子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落叶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综合分析两类型低质林改造,不论是效应带改造还是林窗改造,对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的目的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率均大于白桦萌生林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黔东南州低产低效林现状、成因及改造模式 [J].
张铁平 ;
卢立 ;
熊嘉武 .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 (04) :83-86
[2]   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 [J].
邓东周 ;
张小平 ;
鄢武先 ;
慕长龙 .
世界林业研究 , 2010, (04) :65-69
[3]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岭南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研究 [J].
曲晓颖 ;
金凤新 ;
黄宏 ;
兰兰 .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 (02) :48-53
[4]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低质林林分评定 [J].
杨学春 ;
董希斌 ;
姜帆 ;
蒙宽宏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10) :10-12+15
[5]   天然次生林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初探 [J].
刘伟 ;
赵小刚 .
甘肃科技, 2008, (07) :169+184-169
[6]   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培经营模式的探讨 [J].
马宝峰 ;
王佰彦 ;
李志栋 .
防护林科技, 2006, (04) :100-101
[7]   低效(质)林改造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J].
张涛 ;
全小川 ;
惠谦 ;
王洪亮 ;
刘晓忠 .
林业勘查设计, 2004, (03) :30-31
[8]   低价林概念商榷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2) :136-140
[9]   我国低产林地的初步研究 [J].
杨瑞珍,毕于运 .
中国林业, 1996, (03) :27-28
[10]   低质林调查分析及改造对策 [J].
李丽莉 ;
钱玉库 ;
李志达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3, (03) :175-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