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杰 [1 ,2 ]
吴其重 [1 ,3 ]
高超 [1 ,3 ]
王喜全 [1 ]
王自发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边界层臭氧;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臭氧水平输送通道; 光化学净生成率;
D O I
10.13198/j.res.2009.01.3.lij.017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2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区〔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5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臭氧异常高值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朱帅 ;
马建中 ;
王堰 ;
王静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6) :1-8
[2]   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日变化的模拟研究 [J].
王琦 ;
高会旺 ;
林绍迎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6) :9-14
[3]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J].
王自发 ;
谢付莹 ;
王喜全 ;
安俊岭 ;
朱江 .
大气科学, 2006, (05) :778-790
[4]   泰山春季臭氧污染特征 [J].
边智 ;
李杰 ;
王喜全 ;
POCHANART Pakpong ;
王自发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5) :36-39
[5]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及其验证 II.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及其前体物模拟 [J].
张美根 .
大气科学, 2005, (06) :84-94
[6]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7]   人为源排放VOC对北京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6) :22-26
[8]   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变化和分布的数值研究 [J].
王喜红 ;
李兴生 .
气象学报, 1998, (03) :78-93
[9]   关于我国和东亚酸性物质的输送研究──I.三维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式 [J].
王自发 ;
黄美元 ;
何东阳 ;
徐华英 ;
周玲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7, (03)
[10]  
An Asian emission inventor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sources for the period 1980–2020[J] . Ohara T.,Akimoto H.,Kurokawa J.,Horii N.,Yamaji K.,Yan X.,Hayasaka T..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07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