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平顶山市为例

被引:6
作者
陈宁丽
张合兵
司朝霞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整治; 适宜性; Arc GIS; 综合指数法; 熵值法;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5.07.018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壤、地貌、气候、社会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和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并划分适宜性等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区耕地整治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度适宜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14%,分布在鲁山县的中心城区、中部及西部乡镇,石龙区南部;中度适宜耕地占34.24%,主要分布在鲁山县东部及背孜乡(除中南部),宝丰县除观音堂乡南部与东部、前营乡外的其余乡镇,叶县西部,新华区,湛河区、石龙区北部,汝州市寄料镇西部、小屯镇东部等;临界适宜耕地比例为44.15%,主要分布在叶县(除西部),卫东区,郏县,汝州市南部、临汝镇西部、温泉镇除东北部、杨楼乡西部等乡镇;低度适宜耕地占16.47%,主要分布在舞钢市,汝州市的王寨乡北部、杨楼乡东部、温泉镇东北部、临汝镇(除西部)与汝州市的北部等乡镇。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为各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此外,人均GDP为高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有效土层厚度为高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低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D].李晓倩.甘肃农业大学.2012, 01
[2]  
土地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D].李静.甘肃农业大学.2012, 01
[3]   沿海滩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J].
刘康 ;
陈伟 ;
吴群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4, (04) :430-436
[4]   模糊证据权法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金贵 ;
王占岐 ;
李伟松 ;
胡守庚 ;
张道军 ;
重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7) :1246-1256
[5]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以怒江州泸水县为例 [J].
王雪 ;
李益敏 ;
赵筱青 .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 (03) :1222-1227
[6]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资源适宜性评价与研究 [J].
吴海燕 ;
刘方 ;
杨莉 ;
易志坚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 (03) :328-334
[7]   基于模糊证据权模型的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J].
金贵 ;
王占岐 ;
胡学东 ;
胡守庚 ;
张道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8) :241-250
[8]   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J].
张锐 ;
刘友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7) :945-951
[9]   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J].
魏宏安 ;
王介勇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3) :129-132
[10]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韦仕川 ;
吴次芳 ;
杨杨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1)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