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历史、范式与认识论伦理

被引:8
作者
方环非 [1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 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 范式; 认识论伦理;
D O I
10.14167/j.zjss.2015.09.014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G201 [信息理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50302 ;
摘要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汇,一般而言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这一新技术与概念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些领域产生革新性影响。然而,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即便其存续时间并不久远,但其概念与历史并不清楚,存在诸多争论。而从其认识论层面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蕴含着一定的范式转换,既表现在作为实验、理论、模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也作为其数据挖掘目标上由发现知识到发现"智慧"的转换。同样,随着大数据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在不同层面产生影响,其涉及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其中最为基础的则是从个体信息出发的认识论伦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160+2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数据方法:科学方法的变革和哲学思考 [J].
张晓强 ;
杨君游 ;
曾国屏 .
哲学动态, 2014, (08) :83-91
[2]   大数据伦理之争 [J].
胡春民 .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4, (14) :85-87
[3]   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 [J].
邱仁宗 ;
黄雯 ;
翟晓梅 .
科学与社会 , 2014, (01) :36-48
[4]  
Understanding the paradigm shift to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in the presence of big data[J] . Ray M. Chang,Robert J. Kauffman,YoungOk Kwon.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2013
[5]  
CRITICAL QUESTIONS FOR BIG DATA[J] . danah boyd,Kate Crawford.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 20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