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缺位、错位与归位:民法方法论在民事判决中的“谦抑”表达
被引:4
作者
:
丁宇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丁宇翔
机构
: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来源
:
中国应用法学
|
2018年
/ 04期
关键词
:
民法方法论;
民事判决;
谦抑;
利益衡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5 ;
摘要
:
实践中,法官在民事判决中运用方法论呈现三种形态,即方法论的缺位、错位和适位。剖析其成因,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障碍:观念障碍,如对于民法方法论不熟悉或不了解等;机制障碍,如法官办案责任豁免机制的不健全、判决说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其他障碍,如欠缺运用方法论的经验积累等。在司法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不利于方法论运用的体制机制正被逐步淘汰,在民事判决书中导入方法论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具体可以从以下层面考量:在价值判断层面,导入方法论需要进行利益衡量;在基本原则层面,导入过程中要秉承"谦抑"的原则;在具体规则层面,需要区分原告的诉求是否具有请求权基础而采取不同的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4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德国民事裁判文书结构与说理的关联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力
邵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邵新
[J].
法律适用,
2017,
(01)
: 113
-
120
[2]
论民事判决书说理的充分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润
[J].
理论导刊,
2016,
(04)
: 100
-
104
[3]
论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1966年4月20日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
卡尔·拉伦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卡尔·拉伦茨
赵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赵阳
[J].
比较法研究,
2005,
(03)
: 144
-
155
[4]
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力
[J].
法商研究,
2004,
(03)
: 60
-
72
[5]
德国法中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内涵
霍尔斯特·埃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律系
霍尔斯特·埃曼
杨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律系
杨阳
[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0,
(01)
: 211
-
220
[6]
司法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优秀法官要素.[N].丁宇翔;.人民法院报.2015,
[7]
法律思维导论.[M].恩吉施.法律出版社.2014,
[8]
法学导论.[M].(德) 拉德布鲁赫; 著.商务印书馆.2012,
[9]
裁判的方法.[M].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奚晓明;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
1
2
→
共 17 条
[1]
德国民事裁判文书结构与说理的关联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力
邵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邵新
[J].
法律适用,
2017,
(01)
: 113
-
120
[2]
论民事判决书说理的充分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润
[J].
理论导刊,
2016,
(04)
: 100
-
104
[3]
论作为科学的法学的不可或缺性——1966年4月20日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
卡尔·拉伦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卡尔·拉伦茨
赵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赵阳
[J].
比较法研究,
2005,
(03)
: 144
-
155
[4]
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力
[J].
法商研究,
2004,
(03)
: 60
-
72
[5]
德国法中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内涵
霍尔斯特·埃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律系
霍尔斯特·埃曼
杨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律系
杨阳
[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0,
(01)
: 211
-
220
[6]
司法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优秀法官要素.[N].丁宇翔;.人民法院报.2015,
[7]
法律思维导论.[M].恩吉施.法律出版社.2014,
[8]
法学导论.[M].(德) 拉德布鲁赫; 著.商务印书馆.2012,
[9]
裁判的方法.[M].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奚晓明;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