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被引:10
作者
谢宗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持续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注意资源植物的持续利用、防护林的质量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2]  
中国自然保护区名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  
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M].黄真理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5]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M].应俊生;张玉龙 著.科学出版社.1994,
[6]  
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M].王献溥;刘玉凯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7]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特征及其优先保护等级 [J].
谢宗强 ;
陈伟烈 .
植物学报, 1999, (09) :1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