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句法接口处的题元系统

被引:4
作者
朱佳蕾 [1 ]
胡建华 [2 ]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题元; 概念-句法接口; 词汇分解; 特征丛; 词汇说; 映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讨论概念的词汇化以及词汇语义与句法之间的互动,离不开对题元及其映射问题的研究。虽然题元这一概念在当代句法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一直有一个定义不清的问题。不同的理论不仅概括出来的题元数量不同,就是抽象出来的题元等级也不尽相同。这自然使得题元遭遇了来源不明的难题,即原生性问题。于是,句法学家试图通过句法结构或者事件结构的分解(或词汇分解)并辅以功能语类的假设来推导题元结构。这一努力很有一点儿生成语义学回潮的味道,虽然表面上看这种分析很符合人们对事件的民俗心理学认知,但它实际上模糊了句法与词库之间的界线,以致无法应对来自理论和经验事实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Reinhart另辟蹊径,坚持词汇主义的立场,以特征分解法,将题元分解为c(致使变化)和m(心理活动)两个特征,通过特征组配,形成不同特征丛,并借助普遍映射规则的运作,对论元的分布做出更为科学的预测。Reinhart创立的这套题元系统,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为题元的定义确立了概念基础,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词汇语义以及概念-句法接口等问题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125 +12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接口条件与句法推导——从Norvin Richards(2010)的区分性条件谈起附视频 [J].
隋娜 ;
胡建华 .
当代语言学, 2013, (04) :417-438+501
[2]   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兼论信息结构对汉语语序的影响 [J].
孙天琦 ;
潘海华 .
当代语言学, 2012, 14 (04) :331-342+436
[3]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J].
胡建华 .
中国语文, 2010, (01) :3-20+95
[4]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 [J].
黄正德 .
语言科学, 2007, (04) :3-21
[5]  
The Lexicon-Syntax Parameter: Reflexivization and Other Arity Operations[J] . Tanya Reinhart,Tal Siloni.Linguistic Inquiry . 2005 (3)
[6]  
The Theta System – a lexico-semantic approach?[J] . Irene Rapp.Theoretical Linguistics . 2003 (3)
[7]  
Active Lexicon[J] . Tal Siloni.Theoretical Linguistics . 2003 (3)
[8]  
Differential Object Marking: Iconicity vs. Economy[J] . Judith Aissen.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 2003 (3)
[9]  
Optimality And Functionality: A Critique of Functionally-Based Optimality-Theoretic Syntax[J] . Frederick J. Newmeyer.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 2002 (1)
[10]   THE SYNTAX OF PREDICATION [J].
BOWERS, J .
LINGUISTIC INQUIRY, 1993, 24 (04) :59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