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部强变形带的成因新解

被引:9
作者
燕滨 [1 ,2 ]
何斌 [1 ]
徐义刚 [1 ]
Scott Paterson [3 ]
张焘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关键词
房山岩体; 强变形带; 岩浆底辟; 围岩热结构;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8.04.008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缘不对称发育一条弧形塑性强变形带,前人根据岩体东南部组构缓倾和岩体内部强应变分布特征提出岩浆斜向底辟侵位模式(王人镜等,1990;张吉顺和李志中,199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山岩体的组构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了西北缘固态塑性强变形带地质特征,着重探讨了岩体侵位时围岩热结构状态。文章认为岩浆同侵位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形成需要早期岩浆进入准固态-固态和后期岩浆膨胀动力这两个必要条件。房山岩体西北部的强变形带是由于岩体侵位时西部围岩的温度较低,岩浆较早进入准固态-固态,后期岩浆侵位时膨胀动力双重因素造成的,提出了围岩热结构状态是房山岩体不对称的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控制因素,而不是岩浆斜向底辟侵位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较合理地解释了房山岩体强变形带不对称发育特征,而且对研究同类花岗质岩体的定位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京西山南窖地区南东东110°~120°拉伸线理形成时间的年代学制约 [J].
王瑜 ;
李锦轶 .
岩石学报, 2007, (03) :617-624
[2]   北京房山岩体锆石U-Pb年龄和Sr、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蔡剑辉 ;
阎国翰 ;
牟保磊 ;
任康绪 ;
宋彪 ;
李凤棠 .
岩石学报, 2005, (03) :776-788
[3]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底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何斌 ;
徐义刚 ;
王雅玫 ;
韦必则 .
地球科学, 2005, (03) :298-308
[4]   试论花岗质深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问题 [J].
王涛 ;
王晓霞 ;
李伍平 .
地质论评, 1999, (02) :142-150
[5]   北京西山南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相和古地热异常 [J].
宋鸿林 ;
朱宁 .
现代地质, 1998, (03) :3-5
[6]   花岗质岩浆起源和多次岩浆混合的标志:包体——以北京周口店岩体为例 [J].
马昌前 ;
王人镜 ;
邱家骧 .
地质论评, 1992, (02) :109-119
[7]   周口店岩体热动力构造及定位机制研究 [J].
王人镜 ;
马昌前 ;
李志中 ;
单文埌 .
中国区域地质, 1990, (01) :1-7
[8]   北京周口店侵入体特征及其侵位机制 [J].
王人镜 ;
马昌前 .
地球科学, 1989, (04) :399-406
[9]   论北京西山南部的盖层构造演化 [J].
单文琅 ;
王方正 ;
傅昭仁 ;
宋鸿林 .
地球科学, 1989, (01) :37-44
[10]   北京周口店岩株侵位和成分分带的岩浆动力学机理 [J].
马昌前 .
地质科学, 1988, (04) :329-34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