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南窖地区南东东110°~120°拉伸线理形成时间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13
作者
王瑜 [1 ]
李锦轶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北京西山; U-Pb和Ar/Ar热年代学; 拉伸线理; 闪长岩脉;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4 ;
摘要
本文简要报导位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以西约15km左右的南窖闪长岩脉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区内变形岩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和绢云母矿物的40Ar/39Ar年龄。在野外构造研究、室内岩石及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获得细粒闪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36±1Ma,并且该岩脉受到后期构造片理化的改造。区内变形岩层中所发育的南东东110°~120°矿物拉伸线理及相关的"褶叠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33±1~127±1Ma。显然这些变形并非形成于三叠纪或"印支期",而是形成于大规模的向北西方向强烈的挤压变形之后,与相邻区域的岩浆热作用同期或稍晚。这些构造-热年代学证据对于区内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617 / 6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 [J].
赵越 ;
宋彪 ;
张拴宏 ;
刘健 .
地学前缘, 2006, (02) :184-190
[2]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J].
张长厚 ;
张勇 ;
李海龙 ;
吴淦国 ;
王根厚 ;
徐德斌 ;
肖伟峰 ;
戴凛 .
地学前缘, 2006, (02) :165-183
[3]   华北晚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对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 [J].
刘俊来 ;
关会梅 ;
纪沫 ;
胡玲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1) :21-26
[4]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底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何斌 ;
徐义刚 ;
王雅玫 ;
韦必则 .
地球科学, 2005, (03) :298-308
[5]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J].
赵越 ;
张拴宏 ;
徐刚 ;
杨振宇 ;
胡健民 .
地质通报, 2004, (Z2) :854-863
[6]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 [J].
赵越 ;
徐刚 ;
张拴宏 ;
杨振宇 ;
张岳桥 ;
胡健民 .
地学前缘, 2004, (03) :319-328
[7]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8]   东天山造山带右行剪切变形及构造演化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J].
王瑜 ;
李锦轶 ;
李文铅 .
新疆地质, 2002, (04) :315-319
[9]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宋鸿林 .
现代地质, 1996, (02) :149-158
[10]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