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年扩大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27
作者
钟豪杰
杨芬
李灵辉
张欣
张正敏
何剑峰
李晖
林锦炎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流感;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7 [流行性感冒]; R181.8 [疫情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扩大流感监测结果,探讨监测结果在疫情评估中的信息利用。方法2009年6月起广东省实施了扩大流感监测项目,将原有覆盖8个地级市的流感监测网络扩大到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共设有2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28家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及36家省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的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病原学及暴发疫情等,并对2009年6月至12月扩大流感监测项目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自2009月6月1日至12月27日期间,出现了2次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发病高峰期间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分别达到7.05%和8.06%;第1个高峰发生在7月(第29—31周),季节性流感就诊指数峰值为2.58%,;第2次高峰发生在11月(第48周),甲型H1N1流感就诊指数峰值为4.38%;同期共收集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17 325份,流感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35.02%(5 868/16 758),其中,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75%(2 472/16 758),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26%(3 396/16 758);流感病毒分离结果显示流感病毒培养阳性率为23.75%(1 093/4 602),其中,季节性流感毒株828株(以季节性流感H3N2毒株为主);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265株;同期共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413起,其中,甲型H1N1流感暴发共287起,占暴发事件数的69.49%。结论扩大流感监测结果可客观反映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特征。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流感病毒阳性检出高峰与暴发事件发生高峰的出现时间相一致。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未引起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早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J].
何剑峰 ;
钟豪杰 ;
李灵辉 ;
张正敏 ;
梁文佳 ;
孙立梅 ;
杨芬 ;
郭汝宁 ;
李剑森 ;
林锦炎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11)
[2]   广东省2005-2007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J].
邓爱萍 ;
何剑峰 ;
康敏 ;
张欣 ;
倪汉忠 ;
李灵辉 ;
罗会明 ;
林锦炎 .
华南预防医学, 2008, (05) :14-17
[3]   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爆发和分子变异研究 [J].
黄平 .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02) :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