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为何?何为?何去?

被引:38
作者
袁奇峰 [1 ,2 ]
谭诗敏 [1 ]
李刚 [1 ]
贾姗 [1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 发展规律; 博弈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许多关于空间的规划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在回顾空间规划制定的演变过程后,认为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在行政体制"条条分割"与"条块分离"的状态下运行,对地方政府的规划事务造成了诸多尴尬,地方为谋发展,通过推动"多规合一"来解决问题,但是简单地将这种技术协调工作推向全国或省域却困难重重,要实现转型的"质变"需要顶层设计。据此,文章提出在当前国家治理理念已经从"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景下,空间规划必须兼顾资源的保护、开发与配置,成为多方博弈的平台,而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必须遵循区域、城乡和学科的发展规律,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发展和保护之间保持刚性与弹性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25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从规划研究到城市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袁奇峰, 2015
[12]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厉以宁, 2013
[13]  
国家空间规划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王凯, 2010
[14]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 格致出版社 , 周黎安, 2008
[15]   空间规划的博弈分析 [J].
林坚 ;
陈诗弘 ;
许超诣 ;
王纯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10-14
[16]   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J].
张京祥 ;
陈浩 .
城市规划, 2014, 38 (11) :9-15
[17]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 [J].
杨荫凯 .
改革, 2014, (08) :125-130
[18]   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 [J].
林坚 ;
许超诣 .
城市规划, 2014, 38 (01) :26-34
[19]   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演变 [J].
王磊 ;
沈建法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8) :1195-1206
[20]  
“职责同构”批判[J]. 朱光磊,张志红.中国智库.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