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论争及其长远影响

被引:21
作者
周光权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 阶层论体系; 客观主义; 比较研究;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7.03.002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论,触及了方法论上的体系思考这一关键问题,必将对我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值得认真回顾总结。四要件说整体观察、全体性思考的方法将违法和责任混同,难以突出分析重点,且在共同犯罪、正当化事由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硬伤"。在我国刑法学中,立足于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降低"改革成本",防止理论建构在技术上过于繁琐,建构超越四要件、三阶层的争论且顾及实务操作便利的犯罪论体系是完全可行的,多种犯罪论体系并存的格局也属正常。无论犯罪论体系如何建构,都必须将违法和责任清晰分开,确保对客观面的判断在前,并一体地解决共犯论等其他关联问题,至于是否采用阶层论的术语则并非关键。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几种主要改造方案基本上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认识到这一点,我国刑法学者今后就不再需要有"择边站队"的潜意识,从而减少关于犯罪论体系的抽象争论,转向思考具体问题的解释妥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31]  
刑事法评论.[M].陈兴良;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2]  
德国刑法学总论.[M].(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
[33]  
刑法概说(总论).[M].(日)大塚仁著;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4]  
刑法学.[M].陈兴良;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5]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M].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6]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M].肖中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7]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冯亚东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8]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1997,
[39]  
刑法学原理.[M].高铭暄等撰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0]  
犯罪论原理.[M].张明楷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