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失范效应研究

被引:13
作者
方菲 [1 ,2 ]
李华燊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2]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规范; 失范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社会制度。近年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失范效应——规范真空、规范劣质、规范虚置等规范解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集影响的结果。矫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范的路径应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树立政府"公共人"角色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安排,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规范体系;进行伦理定位,建构共享价值观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建构主义维度分析 [J].
解玉喜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06) :151-154
[2]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J].
徐勇 .
贵州社会科学, 2007, (11) :4-9
[3]   社会共享价值断裂与社会失范行为 [J].
任亮 .
理论探讨, 2007, (05) :8-11
[4]   生活世界殖民化、话语商谈与福利国家的未来——兼论哈贝马斯与马歇尔、罗尔斯的区别 [J].
杨立雄 ;
杨月洁 .
人文杂志, 2007, (01) :177-184
[5]   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失范及其对策思考 [J].
顾丽梅 ;
刘文富 .
理论与改革, 1999, (05) :27-30
[6]  
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M].林聚任;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7]  
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M].钱宁;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刘祖云; 著.人民出版社.2006,
[9]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洪大用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