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印支期造山事件: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证据

被引:75
作者
张宏飞 [1 ]
徐旺春 [1 ]
郭建秋 [2 ]
宗克清 [1 ]
蔡宏明 [1 ]
袁洪林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类;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冈底斯;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1.95.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9~0.41,(La/Yb)N=22.62~35.08.锆石εHf(t)=-12.4-1.8.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产生于地壳中泥质岩类在无外来流体加入的情况下云母类矿物脱水反应所诱发的部分熔融作用,其岩石形成机制类似于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2±1)Ma,岩石属于准铝质(A/CNK=0.96~0.98),K2O/Na2O=1.42~1.77,Eu/Eu*=0.54~0.65,(La/Yb)N=6.76~13.35.锆石εHf(t)=-8.2-5.5.根据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自于地壳中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冈底斯印支晚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了冈底斯在印支晚期以前曾发生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冈底斯印支早期的造山事件及冈底斯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的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冈底斯带门巴花岗岩同位素测年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时代的约束 [J].
和钟铧 ;
杨德明 ;
郑常青 ;
王天武 .
地质论评, 2006, (01) :100-106
[2]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J].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周肃 ;
王亮亮 ;
邱瑞照 ;
张风琴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281-290
[3]   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区域对比、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宏飞 ;
Nigel Harris ;
Randall Parrish ;
张利 ;
赵志丹 ;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2005, (03) :275-288
[4]   西藏冈底斯中部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翟庆国 ;
李才 ;
李惠民 ;
王天武 .
地质通报, 2005, (04) :349-353
[5]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姚安平 .
地学前缘, 2004, (03) :23-32
[6]   冈底斯地区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古冈底斯造山的存在证据 [J].
李才 ;
王天武 ;
李惠民 ;
曾庆高 .
地质通报, 2003, (05) :364-366
[7]  
Jeffrey H. Tepper,Bruce K. Nelson,George W. Bergantz,Anthony J. Irving.Petrology of the Chilliwack batholith, North Cascades, Washington: generation of calc-alkaline granitoids by melting of mafic lower crust with variable water fugacity[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3
[8]  
N. B. W. Harris,S. Inger.Trace element modelling of pelite-derived granites[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2
[9]  
Tracy Rushmer.Partial melting of two amphibolites: contra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fluid-absent conditions[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