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智敏 [1 ]
李文巧 [2 ]
田勤俭 [3 ]
刘襄军 [1 ]
胡玉 [1 ]
机构
[1] 青海省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日月山断裂; 热水段; 古地震; 复发间隔; 倾滑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填图,获得了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的断错地貌,其水系右旋断错量为140~940m.沿断裂带的探槽开挖,揭示距今9645±220aB.P,热水段曾发生一次古地震事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上古地震复发间隔约3365a,全新世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03mm/a.热水-日月山断裂带上已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9865±40aB.P~9425±35aB.P,6280±120aB.P和2220±360aB.P,复发间隔为3500a左右,由于该断裂段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距今已接近2220年,与其复发间隔3365a年相比尚有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古地震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年代样品的误差,初步推断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段的地震危险性不大,但不排除有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66 / 17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热水——日月山断裂带遥感特征初步探讨 [J].
李智敏 ;
王强 ;
屠泓为 .
高原地震, 2012, 24 (03) :16-22
[2]   汶川Ms8.0地震大震复发周期的研究进展 [J].
李玉江 ;
陈连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 (02) :455-463
[3]   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J].
孙鑫喆 ;
徐锡伟 ;
陈立春 ;
谭锡斌 ;
于贵华 ;
李智敏 ;
苏桂武 ;
王继 ;
张晓清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1) :155-170
[4]   1738年青海玉树地震考证及其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关系探讨 [J].
袁道阳 ;
雷中生 ;
何文贵 ;
刘兴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26 (06) :1950-1958
[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4.7、MS7.1、MS6.3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J].
吕坚 ;
郑勇 ;
马玉虎 ;
王晓山 ;
尚荣波 ;
苏金蓉 ;
肖建华 ;
郑斌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26 (05) :1600-1606
[7]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 [J].
雷建设 ;
赵大鹏 ;
苏金蓉 ;
张光伟 ;
李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39-345
[8]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 [J].
华卫 ;
陈章立 ;
郑斯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65-371
[9]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10]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J].
胡道功 ;
叶培盛 ;
吴芳 ;
张耀玲 ;
吴中海 ;
刘琦胜 ;
吴珍汉 .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