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被引:12
作者
胡道功
叶培盛
吴芳
张耀玲
吴中海
刘琦胜
吴珍汉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古地震历史; 晚第四纪; 强震复发间隔; 东昆仑断裂西大滩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9090±2348aB.P.,27780±2360aB.P.,24100±1451aB.P.,19850±1690aB.P.,12670±714aB.P.,8980±544aB.P.,6380±388aB.P.,4425±265aB.P.和3030±18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1310±2880a,3680±2211a,4250±1879a,7180±1392a,3690±897a,2600±668a,1955±470a,1395±321a和3030±182a。结果表明,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中7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这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既可以独立破裂形成中强地震,也可以同时发生破裂形成强震。东昆仑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历史对于认识该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J].
胡道功 ;
吴中海 ;
吴珍汉 ;
赵希涛 ;
叶培盛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27-34
[2]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J].
胡道功 ;
叶培盛 ;
吴珍汉 ;
吴中海 ;
赵希涛 ;
刘琦胜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1012-1020
[3]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J].
王峰 ;
王驹 ;
范洪海 ;
苏刚 ;
徐健 ;
王焕贞 .
地质论评, 2005, (03) :250-256+355
[4]   GPS观测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地壳变形 [J].
任金卫 ;
王敏 .
第四纪研究, 2005, (01) :34-44
[5]   昆仑山口羌塘组湖相层的ESR年龄测定 [J].
胡道功 ;
赵希涛 ;
尹功明 ;
刘琦胜 ;
吴珍汉 ;
吴中海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66-367
[6]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J].
陈杰 ;
陈宇坤 ;
丁国瑜 ;
田勤俭 ;
王赞军 ;
单新建 ;
任金卫 ;
赵瑞斌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29-639+717
[7]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
[8]   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三维探槽的开挖与古地震研究 [J].
冉勇康 ;
段瑞涛 ;
邓起东 ;
焦德成 ;
闵伟 .
地震地质, 1997, (02) :2-12
[9]   青藏高原北部库玛断裂东、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形变带及其位移特征和水平滑动速率 [J].
任金卫 ;
汪一鹏 ;
吴章明 ;
叶建青 .
地震地质, 1993, (03) :285-288
[10]   断层崖崩积楔及贺兰山山前断裂全新世活动历史 [J].
邓起东 ;
汪一鹏 ;
廖玉华 ;
张维岐 ;
李孟銮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4, (09) :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