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二环林带主要造林树种碳汇研究

被引:18
作者
贺红早 [1 ]
贺瑞坤 [1 ]
段旭 [2 ]
陈训 [3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2] 贵州大学林学院
[3] 贵州科学院
关键词
碳净贮量; 树种; 二环林带; 贵阳;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32.066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全碳含量,对贵阳二环林带11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碳净贮量、分配格局及其未来10年各树种的碳净贮量和固碳量的经济效益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碳净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薇(5301.45 kg/hm2)>黄皮树>杜仲>香樟>杜英>猴樟>银杏>南酸枣>刺槐>栾树>大叶女贞(581.85 kg/hm2)。各器官碳净贮量中,主干占比例最大,枝、叶、根比例接近。预计10年后11个主要造林树种的碳净贮量可达602.85 t/hm2,经济价值可达183 869.25元/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0270 / 10271+10293 +102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经济价值初探 [J].
胡长青 ;
桂小杰 ;
徐永新 .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03) :1-6
[2]   天津滨海几种人工植被的碳汇作用研究 [J].
徐永荣 ;
王斗天 ;
冯宗炜 ;
刘少坤 ;
王国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6) :603-607
[3]   长白山区森林固定CO2价值的评估 [J].
施溯筠 ;
李光 ;
张三焕 .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34-137
[4]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19
[5]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7]   华南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的环境效应 [J].
管东生 ;
M.R.Peart .
环境科学, 2000, (05) :1-5
[8]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罗承文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3) :238-244
[9]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初步研究 [J].
李意德 ;
吴仲民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1998, (04) :37-44
[10]   苏南丘陵主要森林类型碳循环研究──含量与分布规律 [J].
阮宏华 ;
姜志林 ;
高苏铭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