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被引:126
作者
王绍强
周成虎
罗承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2] 湛江农垦师范学校!广东湛江
关键词
自然植被; 空间分布; 碳密度; 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动力学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 , 到本世纪末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 , 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碳循环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致使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 碳量还没有被准确确定, 而且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估计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已经发表的样方实测数据, 建立中国自然植被的碳密度数据库, 并运用GIS技术, 与中国植被空间分布数据相匹配, 探讨中国自然植被碳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CO2浓度变化和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及其平衡的影响(英文) [J].
Xiao X JMMelillo DWKicklighter YPan ADMcGuire and JHelfrich The Ecosystems Center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Woods Hole MA USA The Joint Program on the Science and Policy of Globa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2) :2-12+14-23
[2]   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问题与进展 [J].
聂道平 ;
徐德应 ;
王兵 .
世界林业研究, 1997, (05) :34-41
[3]   沱江流域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模型 [J].
刘兴良 ;
鄢武先 ;
向成华 ;
蒋俊民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5) :50-63
[4]   大头茶构件种群生物量及叶面积动态 [J].
殷淑燕 ;
刘玉成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1) :85-91
[5]   任豆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率 [J].
张祝平,何道泉,敖惠修 .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06) :502-509
[6]   四川桤柏混交林生物量的研究 [J].
石培礼,钟章成,李旭光 .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06) :524-533
[7]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J].
方精云 ;
刘国华 ;
徐嵩龄 .
生态学报, 1996, (05) :497-508
[8]   中国森林C汇功能基本估计 [J].
康惠宁,马钦彦,袁嘉祖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230-234
[9]   俄罗斯森林中碳的贮藏和固定 [J].
OlgaN.Krankina ;
MarkE.Harmon ;
JackK.Winjum ;
李立高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1996, 25 (04) :284-288
[10]   俄罗斯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 [J].
TatyanaP.Kolchugina ;
TedS.Vinson ;
朱志辉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1995, 24 (05) :2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