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28
作者
吴清华 [1 ]
田高良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终极产权; 控制方式; 审计委员会; 治理需求;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8.09.013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自愿性治理需求这一特殊视角,系统地考察了蕴蓄不同代理成本的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审计委员会需求的决定方式与后果。实证研究发现:(1)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V)与审计委员会(AC)的引入概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在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严重(CV≥20%)的公司中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现金流量权比例(C)与审计委员会的引入概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2)给定终极控制权比例(V),其对审计委员会需求的抑制作用,在终极控制人的不同产权性质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政府控制的公司比非政府控制的公司更为显著,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比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更为显著;(3)即便是同为政府控制者,在其不同控制权行使方式下,进一步衍生出抑制效应的差异,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参与控制权行使的公司比国有实业公司参与控制权行使的公司更为显著。这些发现意味着,不仅一般意义上的股权结构(集中程度)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动因,而且施予其法律形式背后的深层经济实质因素,如控制权性质、行权方式等,进一步抑制或激发了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8+188 +18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的经验证据 [J].
吴清华 ;
王平心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 (01) :30-40
[2]   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J].
吴清华 ;
王平心 ;
殷俊明 .
管理评论, 2006, (07) :49-56+64
[3]   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 [J].
吴清华 ;
王平心 ;
冯均科 .
审计研究, 2006, (04) :72-82+19
[4]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J].
徐莉萍 ;
辛宇 ;
陈工孟 .
经济研究, 2006, (01) :90-100
[5]   大股东股权特征与审计委员会设立 [J].
夏文贤 .
审计研究, 2005, (06) :45-50
[6]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夏立军 ;
方轶强 .
经济研究, 2005, (05) :40-51
[7]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8]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9]   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 [J].
吴清华 .
审计研究, 2004, (03) :83-88
[10]   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 [J].
杨忠莲 ;
徐政旦 .
审计研究, 2004, (01)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