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2010年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的环流特征
被引:19
作者:

牛若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

张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预报网络司 国家气象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中国气象局预报网络司
来源:
关键词:
我国南方地区;
持续性强降水;
大气环流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2010年夏季我国南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期间对流层高、中、低多个大尺度关键影响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分析和比较,讨论了我国南方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持续性强降水均出现了东亚西风带沿海低槽不断快速重建或加深,且中纬度锋区位置稳定维持,低空西南急流反复加强,且其轴线左侧的南风经向强梯度带位置相对稳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脊线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纬度带位置相对稳定;相应地,在强降水带上空反复出现强烈的低层水汽辐合抬升、高层辐散抽吸及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进而形成持续性强降水。西西伯利亚低槽的不断快速重建与加深(东移)、马斯克林高压西侧高压及马斯克林高压的不断加强东移、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对南方持续性强降水具有超前指示意义。强降水带位于东亚低空西南急流轴左侧南风经向强梯度辐合带、高空西风急流南侧至南亚高压脊线北侧之间的强辐散区及中层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带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夏季南亚高压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 , 2010, (03) : 671 - 67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陈伯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王丽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2]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 202 - 210李春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梁建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郑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林爱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谷德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3] 2003年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J]. 大气科学, 2005, (06) : 131 - 143姚秀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于玉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
- [4] 1998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异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2) : 181 - 19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声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姚明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4, (05) : 641 - 658李崇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作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士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禚汉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6] 副热带高压研究进展及展望[J]. 大气科学, 2003, (04) : 503 - 517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丑纪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屹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庆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淑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7]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03, (03) : 287 - 291薛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会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1997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在汛期降水中的作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 277 - 287孙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长江中下游致洪暴雨的多尺度条件[J]. 科学通报, 2002, (06) : 467 - 47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陶诗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庆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江淮入梅前后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高北跳西伸的可能机制[J].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2) : 150 - 15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周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