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的类型及空间分异

被引:7
作者
张金萍 [1 ,2 ]
闫卫阳 [2 ]
孙玮 [1 ]
秦耀辰 [2 ]
机构
[1]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低碳发展; 空间自相关分析; 胡焕庸线; 经济区划; 地级行政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区域的低碳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1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把2011年中国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划分方案,分析低碳发展类型的宏观和局域分异特征,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区低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低碳发展以高碳和相对高碳类型为主,一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多样化分布,而大多数二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具有相近性。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结构的LLL和LHL类型在胡焕庸线上方和沿线集聚分布,而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LLH类型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下方。低碳和相对低碳类型位于胡焕庸线下方,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分布。在局域空间,各子系统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空间依赖,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以"LL"型集聚为主,但后者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低碳环境发展则以"HH"型集聚为主。各子系统发展的热点区大多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且较为独立,冷点区则有所重叠,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及西北经济区连片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491 / 24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R/S的中国碳排放演变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J].
张子龙 ;
刘竹 ;
陈兴鹏 ;
鹿晨昱 ;
薛冰 .
经济地理, 2013, (08) :20-25
[2]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 [J].
唐笑飞 ;
鲁春霞 ;
安凯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612-619
[3]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J].
闫卫阳 ;
王发曾 ;
秦耀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511-518
[4]   2000年来中国人口地理演变的Agent模拟分析 [J].
吴静 ;
王铮 .
地理学报, 2008, (02) :185-194
[5]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蒲英霞 ;
葛莹 ;
马荣华 ;
黄杏元 ;
马晓冬 .
地理研究, 2005, (06) :965-974
[6]   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 [J].
闫卫阳 ;
秦耀辰 ;
郭庆胜 ;
李圣权 .
人文地理, 2004, (02) :12-16
[7]   用ESDA技术从GIS数据库中发现知识 [J].
马荣华 ;
黄杏元 ;
朱传耿 .
遥感学报, 2002, (02) :102-107+162
[8]  
Benefit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ase of Nepal[J] . Ram M. Shrestha,Shree Raj Shakya. Energy Economics . 2012
[9]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LCD) levels’ evaluation of the world’s 47 countries (areas) by combining the FAHP with the TOPSIS method[J] . Junsong Jia,Ying Fan,Xiaodan Guo.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2011 (7)
[10]   A low carbon development guide for local government actions in China [J].
Zhou, Nan ;
Ohshita, Stephanie ;
Price, Lynn ;
Zheng, Nina .
CARBON MANAGEMENT, 2011, 2 (04) :45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