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重庆夏季暴雨的中尺度低涡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5
作者
石鹏翔 [1 ]
刘海文 [1 ,2 ,3 ]
段伯隆 [1 ]
朱玉祥 [4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4]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气候学; 中尺度低涡; 重庆; 暴雨; 高空急流;
D O I
10.16836/j.cnki.jcuit.2016.03.013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揭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影响重庆夏季暴雨的可能原因,使用1979~2011年1°×1°的ECMWF再分析资料和重庆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对重庆低涡暴雨定义的基础上,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对重庆低涡导致的重庆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余年来,重庆低涡导致的重庆暴雨共有26例,重庆低涡导致的暴雨降水量和暴雨次数在空间分布上并不相同,重庆低涡导致的暴雨降水量最大值主要位于重庆中南部,而重庆低涡暴雨次数最大值区域则主要位于重庆的西南。导致重庆夏季暴雨的重庆低涡在700 h Pa上空主要为一个闭合的低压,重庆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主要位于从重庆垫江到南川槽线的西北部;700 h Pa上重庆西部的θse的"槽"和"脊",使冷暖空气在重庆地区交汇,非常有利于重庆暴雨的发生。在对流层中层,和重庆低涡相对应的是一高空槽;重庆暴雨主要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重庆低涡垂直结构表明,其在对流层低层主要表现为气旋性辐合环流,在对流层中高层则为反气旋性辐散环流,这样的垂直空间配置,使重庆上空从对流层低层到对流层顶层附近,都为明显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来自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重庆西北部的水汽,使得重庆西边界、北边界以及南边界呈现为水汽输入边界,水汽在重庆地区辐合盈余,导致重庆夏季暴雨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 [J].
全美兰 ;
刘海文 ;
朱玉祥 ;
程龙 .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1012-1019
[2]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 Type of Vortex Heavy Rainfall during 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J]. LI Bo 1,LIU Li-Ping 1,and ZHAO Si-Xiong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05)
[3]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发展机制 [J].
张旭斌 ;
张熠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145-152
[4]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 [J].
于波 ;
林永辉 .
大气科学, 2008, (01) :141-154
[5]   2004年9月川渝大暴雨期间西南低涡结构及其环境场的分析 [J].
赵思雄 ;
傅慎明 .
大气科学, 2007, (06) :1059-1075
[6]   重庆市“5·29”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周国兵 ;
隆宵 ;
刘毅 .
气象科技, 2006, (01) :29-34
[7]   一次川东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
矫梅燕 ;
李川 ;
李延香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99-704
[8]   引发梅雨锋暴雨的频发型中尺度低压(扰动)的诊断研究 [J].
董佩明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4, (06) :876-891
[9]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10]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程麟生 ;
冯伍虎 .
大气科学, 2001, (04) :46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