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指标优化和权重计量的实证研究——基于PSIR与SEM相结合方法

被引:43
作者
廖冰 [1 ,2 ]
张智光 [1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与生态共生; 生态文明; 指标优化; 权重计量; PSIR-SE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研究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对客观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为解决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研究的不足,创建了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中国及31省域2007~2016年动态面板数据来优化筛选生态文明指标和计量其权重,并将PSIR-SEM、熵权法、AHP法算得的指标权重进行比较以揭示PSIR-SEM方法在指标选取和权重计量的特性。研究表明:(1)生态文明指标包括社会产业经济(8指标)、资源环境(9指标)、生态效益(7指标)、生态文明响应(10指标)4方面且相互发生关系,并强化了生态、注重生态文明响应,弱化了产业经济,较已有未考虑生态文明响应、注重经济而非生态等更合理;(2)生态文明指标权重为生态文明响应(0.292 9)、生态效益(0.250 3)、社会产业经济(0.239 3)、资源环境(0.225 3),生态指标与产业经济指标权重差距不大,更能全面反映生态文明产业与生态共生的本质属性;(3)31省域中,处于生态文明阶段的省域数量(14省域,占比45.16%)要少于处于非生态文明阶段的省域数量(17省域,占比54.84%),较已有"无论区域是否处于生态文明阶段,均采取‘一刀切’地对其生态文明评价"等更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79 / 79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生态文明阈值和绿值二步测度:指标-指数耦合链方法 [J].
张智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9) :212-224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 [J].
李盼盼 ;
冯爱芬 ;
杜静娜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5 (03) :50-56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J].
王晓君 ;
吴敬学 ;
蒋和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864-876
[4]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成金华 ;
王然 ;
袁一仁 .
环境经济研究, 2016, 1 (02) :60-75
[5]   效率视角下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J].
李巍 ;
郗永勤 .
生态学报, 2016, 36 (22) :7354-7363
[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评价研究 [J].
陈佳 ;
吴明红 ;
严耕 .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11) :81-87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J].
宣子岳 ;
朱家明 ;
江惠娟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7 (02) :32-35
[8]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J].
罗伊莫里森 ;
刘仁胜 .
国外理论动态, 2015, (09) :114-119
[9]   理解生态文明:从哲学思想到国家发展战略 [J].
俞海 ;
张永亮 ;
高国伟 ;
张燕 .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 (04) :34-37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经济、环境和生态协调发展研究 [J].
呼和涛力 ;
袁浩然 ;
赵黛青 ;
陈勇 ;
杜祥琬 .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08) :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