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36
作者
田猛
张永春
机构
[1] 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透水坝; 渗流;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10.016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原理和快速渗滤机理,开发了透水坝技术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该技术利用平原河网地区现有河道的容积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通过控制透水坝的渗流量,拦蓄径流为后续的处理单元提供自流动力.4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使用梯形渗流模型进行透水坝的渗流量计算比较准确,透水坝达到了拦蓄5天处理雨量为14000m3的降雨径流的设计要求,同时透水坝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15.59%和23.44%.
引用
收藏
页码:1665 / 16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工湿地除磷技术 [J].
夏宏生 ;
汤兵 .
四川环境, 2005, (01) :83-86+123
[2]   太湖入湖河流流量简易测量法——中泓一点法 [J].
张祥志 ;
王经顺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 (04) :28-29
[3]   湿地植物及其根孔在非点源污染治理中的展望 [J].
李贵宝 ;
周怀东 ;
尹澄清 .
中国水利, 2003, (07) :51-52+61
[4]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种云霄 ;
胡洪营 ;
钱易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02) :36-40
[5]   暴雨径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J].
徐丽花 ;
周琪 .
给水排水, 2001, (08) :32-34
[6]   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床与水生植物复合处理系统 [J].
崔理华 ;
朱夕珍 ;
汤连茂 ;
孙庆亮 ;
李国学 ;
白瑛 ;
张祖锡 .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5) :48-51
[7]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楼莉萍;.环境科学进展.1999,
[8]  
渗流计算原理及应用.[M].顾慰慈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9]  
土石坝.[M].郭诚谦;陈慧远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0]  
堆石坝设计.[M].陈明致;金来鋘 编.水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