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结构的人工礁模型对牙鲆的诱集效果初探

被引:27
作者
吴静
张硕
孙满昌
陈勇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2] 大连水产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上海
[3] 辽宁大连
关键词
人工鱼礁模型; 牙鲆; 光照度; 诱集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53.1 [人工鱼礁];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090801 ;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对六种不同结构的立方体模型礁的行为反应 ,并对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及未投放礁时 ,牙鲆在水槽中的分布没有选择性 ,呈随机分布 ;而投礁后各礁均能对牙鲆产生诱集效果 ,牙鲆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 7%提高到了 14 %~2 6 % ,其中以顶部不开孔 ,四周开孔较小的D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 ;在 4 0W日光灯下 ,牙鲆在鱼礁标志区的平均分布率由 2 3%提高到 2 7%。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褐牙鲆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J].
姜明 ;
范瑞青 ;
刘云 ;
孙长青 ;
谢嘉琳 .
海洋科学, 2003, (10) :1-5
[2]   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 [J].
陈勇 ;
于长清 ;
张国胜 ;
张硕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2, (01) :64-69
[3]   利用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海洋水产资源的研究 [J].
张怀慧 ;
孙龙 .
资源科学, 2001, (05) :6-10
[4]   人工鱼礁建设的三大效益分析 [J].
何国民 ;
曾嘉 ;
梁小芸 .
中国水产, 2001, (05) :65-66
[5]   大亚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J].
李传燕 ;
黄宗国 ;
郑成兴 ;
林盛 ;
王建军 ;
严颂凯 .
应用生态学报, 1991, (01) :63-69
[6]   泥底质海区人工鱼礁的效果 [J].
徐洪科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0, 9 (01) :3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