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中心个人”的文化生产与当代转型——以河南省路村调查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晓斐
机构
[1] 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文化生产; 当代转型; 中心个人; 草根权威;
D O I
10.13262/j.bjsshkxy.bjshkx.160709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从差序格局入手,讨论并澄清"中心个人"的概念与内涵;以河南省路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为例,阐释了成功"中心个人"所需具备的文化特质:会做人、公平公正、为集体利益考虑。这三个特质形成递进结构,一起建构了"中心个人"的文化生产。在后集体时代的当下,文化生产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平公正与为集体利益考虑日益为个人利益合理化所替代,"中心个人"呈现出痞子型人物的趋势;借助克里斯玛权威概念,分析了"中心个人"具有的草根权威特征,进而深化对乡土社会地方政治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罪过与惩罚.[M].朱晓阳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2]  
权力与公正.[M].赵旭东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卡里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 有关“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J].
张江华 .
社会, 2010, 30 (05) :1-24
[5]   “差序格局”概念中三个有待澄清的疑问 [J].
廉如鉴 .
开放时代, 2010, (07) :46-57
[7]   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J].
翟学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152-158
[8]   “特权文化”与差序格局的再生产——对差序格局的阐发兼与阎云翔商榷 [J].
孙国东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11) :254-257
[9]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J].
阎云翔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201-213+245
[10]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J].
贺雪峰 .
政治学研究, 2000, (03)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