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9
作者
赵晓峰 [1 ,2 ]
冯润兵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社会基础; 社会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30周年。30年来,学界关于村民自治的研究持续推进,从村民自治的制度文本研究到村民自治的实践研究,接着到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研究,再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模式研究,研究的关注点不断转换。在研究范式转换的过程中,学界对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单元等村民自治核心论题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转型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实复杂性的认识,而且为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参照。回顾了30年来村民自治的研究成果,接下来的村民自治研究需要持续关注如何挖掘基层社会自治的传统资源、村民自治与家风建设、村民自治与公民权建设等论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村民自治进展及制度完善 [J].
罗万纯 .
农村经济, 2016, (11) :8-12
[2]   微自治: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与反思 [J].
刘成良 .
学习与实践, 2016, (03) :102-110
[3]   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 [J].
邓大才 .
政治学研究, 2014, (06) :71-83
[5]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J].
徐勇 ;
赵德健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 (04) :1-8
[6]   农村宗族研究:亟待实现范式转换——基于赣州、岳平两地农村社区发展理事会建设实践的分析 [J].
赵晓峰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1) :15-22+126
[7]   论富人治村——以浙江奉化调查为讨论基础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研究, 2011, (02) :111-119
[8]   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 [J].
于建嵘 .
学习与探索, 2010, (04) :73-76
[9]   富人治村的社会吸纳机制及其政治排斥功能——对浙东先锋村青年农民精英治村实践的考察 [J].
赵晓峰 ;
林辉煌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 32 (04) :33-41
[10]   重读税费改革:国家、集体和农民关系的视角 [J].
赵晓峰 .
人文杂志, 2010, (03) :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