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东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生产主推品种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刘鑫 [1 ,2 ]
谢瑞芝 [2 ]
牛兴奎 [2 ]
修文雯 [1 ]
李少昆 [2 ]
高世菊 [2 ]
张凤路 [1 ]
机构
[1] 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穗高系数; 抗倒性;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2.05.03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37 500、52 500、67 500、82 500株/hm2)的抗倒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的倒伏率表现出很大差异,近现代品种显著低于早期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所有玉米品种倒伏率和穗高系数逐渐增加,茎秆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逐渐降低。但不同品种间抗倒性能指标的差异远大于种植密度的处理。研究显示,虽然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对抗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品种本身的抗倒特性才是提高抗倒伏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J].
马延华 ;
王庆祥 .
作物杂志, 2012, (02) :10-15
[2]   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徐丽娜 ;
黄收兵 ;
陈刚 ;
陶洪斌 ;
王璞 .
作物杂志, 2012, (01) :5-8
[3]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 [J].
袁刘正 ;
柳家友 ;
付家峰 ;
吴伟华 ;
闫海霞 ;
赵月强 ;
李潮海 .
作物杂志, 2010, (02) :38-40
[4]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J].
丰光 ;
刘志芳 ;
李妍妍 ;
邢锦丰 ;
黄长玲 .
作物学报, 2009, 35 (11) :2133-2138
[5]   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J].
丰光 ;
黄长玲 ;
邢锦丰 .
作物杂志, 2008, (04) :12-14
[6]   玉米穗高系数遗传主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J].
赵延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3) :130-133
[7]   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 [J].
赵久然 ;
孙世贤 .
玉米科学, 2007, (01) :21-23+28
[8]   玉米倒伏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J].
赵洪建 .
中国种业, 2006, (03) :30-30
[9]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J].
宋朝玉 ;
张继余 ;
张清霞 ;
陈希群 ;
李祥云 ;
王圣健 .
作物杂志, 2006, (01) :36-38
[10]   玉米抗倒伏性指标及其模拟研究 [J].
李得孝 ;
员海燕 ;
周联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