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与常规耕作下黑土腐殖酸含量与结构的差异

被引:12
作者
赵红 [1 ,2 ,3 ]
郑殷恬 [1 ]
吕贻忠 [1 ]
袁丽伟 [4 ]
曾宪楠 [5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3]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4]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免耕; 常规耕作;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腐殖酸; 胡敏酸;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5.036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以东北农业科学院长期耕作定位实验为研究对象,结合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来研究免耕与翻耕两种耕作方式对黑土腐殖酸含量与胡敏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处理的腐殖酸含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18.28%,两种耕作处理间HA/FA值差异很小;免耕处理的碳、氮和氢元素含量分别高于翻耕处理5.48%、36.49%和27.65%,N/C和H/C值也高于翻耕处理,而翻耕处理的O/C值高于免耕处理;不同耕作处理的红外光谱吸收带表现相似趋势,其中2920、2580、1620、1420和1220σ·cm-1处吸光度免耕信号高于翻耕,而1026、721σ·cm-1处吸光度相反。免耕增加了腐殖酸、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免耕增加了黑土胡敏酸的芳香度、脂肪化程度和聚合程度,而翻耕作增加了黑土胡敏酸的氧化程度,这说明经过长达26年的免耕处理使黑土腐殖质结构趋于稳定,而翻耕处理使黑土腐殖质结构趋于简单。
引用
收藏
页码:1238 / 12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腐殖酸组成与红外光谱特性的影响.[J].吕贻忠;丛巍巍;廉晓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 10
[2]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腐植酸含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J].
王俊华 ;
林先贵 ;
尹睿 ;
褚海燕 ;
陈梅生 ;
戴珏 ;
钦绳武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2) :352-357
[3]   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慈恩 ;
杨林章 ;
程月琴 ;
施林林 ;
殷士学 .
土壤学报, 2008, (05) :950-956
[4]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 [J].
吴景贵 ;
王明辉 ;
姜亦梅 ;
徐岩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7) :1394-1400
[5]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腐殖酸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J].
刘小虎 ;
贾庆宇 ;
安婷婷 ;
战秀梅 ;
杨劲峰 ;
韩晓日 .
土壤通报, 2005, (03) :328-332
[6]   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胡敏酸的光学性质 [J].
窦森 ;
陈恩凤 ;
须湘成 ;
张继宏 .
土壤学报, 1995, (01) :41-49
[7]  
土壤化学.[M].李学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0]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acids extracted from compost at increasing maturity stages [J].
Spaccini, Riccardo ;
Piccolo, Alessandro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9, 41 (06) :1164-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