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杨静 [1 ]
武疆艳 [1 ]
李霞 [2 ]
彭成海 [3 ]
王中伟 [1 ]
机构
[1] 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新疆气象学会
关键词
冬季; 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 气象条件; 乌鲁木齐;
D O I
10.13866/j.azr.2011.04.008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2005年12月11~20日乌鲁木齐每日6次的低空1.5 km的加密气象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的风、温、混合层高度、逆温等特征。观测期内5 d是重污染,其他时间为轻微污染,重点分析由轻微污染向重污染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观测期平均混合层高度274 m;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明显多于接地逆温,且以逆温底高度小于100 m的频率最高;轻微污染时,傍晚没有出现接地逆温;重污染时段的风速小于轻微污染时段,且气温垂直分布恰好满足了阴雾天气形成的温度条件。冬季大气边界层内整层风速同步减小、近地面主导风向不稳定、地面气温不断升高、烟囱排烟高度以下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接地逆温的再形成并稳定维持,使重污染得以长时间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宜昌冬季两次降水过程大气边界层的观测分析 [J].
徐桂荣 ;
崔春光 ;
徐海富 ;
王晓芳 .
暴雨灾害, 2008, 27 (04) :334-340
[2]   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叶堤 ;
王飞 ;
陈德蓉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4) :41-44
[3]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失衡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J].
魏毅 ;
王芳芳 ;
杨焕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78-181
[4]   乌鲁木齐市低空温度层结与采暖期大气污染的关系 [J].
李景林 ;
郑玉萍 ;
刘增强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519-525
[5]   乌鲁木齐市区低空风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J].
吴彦 ;
王旭 ;
黄成荣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1) :39-41
[6]   乌鲁木齐市典型的冬季环境空气重污染过程剖析 [J].
郭宇宏 ;
高利军 ;
吕爱华 .
环境化学, 2006, (03) :379-380
[7]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钱翌 ;
巴雅尔塔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51-55
[8]   北京地区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研究及气象特征 [J].
程水源 ;
张宝宁 ;
白天雄 ;
金宁 .
环境科学丛刊, 1992, (04) :46-52
[9]  
应用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胡毅等编著, 2005
[10]  
新疆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 张家宝,苏起元,孙沈清等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