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被引:4
作者
陈会广
曲福田
陈利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环境容量使用权; 节能; 减排; 环境立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成为评价经济发展、考验环境自净能力的约束性指标和必然的政策选择。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表明,可转让的环境容量使用权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节能减排立法的重点是权利安排,本文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等实践经验,提出水、土、气等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选择,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0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英国政府推行节能减排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张通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 (01) :54-59
[2]   日本节能减排的特点、举措及存在的问题 [J].
杨书臣 .
日本学刊, 2008, (01) :15-25+158
[3]   欧盟的能源政策与标准化现状及其对我国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启示 [J].
王赓 ;
杨泽世 ;
李爱仙 .
中国标准化, 2008, (01) :23-25
[4]   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 [J].
邓海峰 .
中国法学, 2005, (04) :59-66
[5]   极限与分配——再论环境法的本位 [J].
徐祥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4) :26-29
[6]   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 [J].
吕忠梅 .
中国法学, 2000, (05) :46-55
[7]   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J].
吕忠梅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5) :77-86
[8]   论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 [J].
吕忠梅 .
政法论坛, 2000, (04) :126-135
[9]   试论建立环境容量有偿占有机制 [J].
陈宇峰 .
中国环境管理, 1993, (01) :23-24
[10]  
太湖流域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N].李丽辉;.人民日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