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地区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20
作者
范军侠 [1 ]
李宏伟 [2 ]
朱筱敏 [3 ]
田世澄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辽东湾; 走滑构造; 断鼻; 断槽; 构造分析; 油气富集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4 ;
摘要
辽东湾北部地区右行走滑构造特征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沿走滑断裂带发育雁行式伸展断裂;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走滑断裂沿走向呈“S”型或反“S”型波状弯曲;沿走滑断裂带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分析认为,渐新世晚期,辽东湾北部地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控制了右行走滑构造的形成,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是由于沿走滑断裂带局部应力场性质发生改变所致。右行走滑断裂的“S”型弯曲部位为增压弯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汇聚,地层因应力集中而形成断鼻构造;右行走滑断裂的反“S”型弯曲部位为释拉张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离散,地层因拉张而发生断陷形成断槽。受走滑构造所控制,油气沿走滑断层自断槽向断鼻方向运移、聚集而成藏。研究走滑构造发育特征,对于预测圈闭分布以和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新生代辽河盆地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其成因 [J].
孙红军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61-69
[2]   郯庐断裂带的延伸与切割深度 [J].
万天丰 .
现代地质, 1996, (04) :94-101
[3]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现代地质. 1996(02)
[4]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 [J].
万天丰 .
地球科学, 1995, (05) :526-534
[5]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J].
漆家福 ;
陈发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3) :272-283
[6]  
辽东湾北部滩海油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金尚柱等著, 2000
[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构造及其含油气性分析[M]. 地质出版社 , 陈全茂, 1998
[8]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燮培等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