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

被引:5
作者
沈武显 [1 ,2 ]
樊太亮 [1 ,2 ]
宫雪 [3 ]
牛新生 [4 ]
毛治国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化东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压性浅水湖盆;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勘探实践; 吐鲁番拗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从储层性质横向变化的机理及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出发,将研究区内隐蔽圈闭划分为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3大类、8亚类,对各种圈闭类型、成藏特征及其发育区域和层位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纵向上岩性和地层圈闭分别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复合圈闭受构造活动期次及岩性侧向封堵的复合条件控制,而在平面展布上隐蔽圈闭具有条带状的特征;进而对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200 +2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以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为例 [J].
沈武显 ;
樊太亮 ;
于炳松 ;
宫雪 ;
郭刚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5) :29-35+109
[2]   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J].
刘亚明 ;
薛良清 ;
杨福忠 ;
张春雷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5-49+205
[3]   关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几点思考 [J].
杨占龙 ;
陈启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3) :323-329
[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特征 [J].
徐论勋 ;
李建民 ;
李景义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13-14+175
[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角洲沉积与成岩作用 [J].
刘林玉 ;
柳益群 ;
李文厚 ;
邸世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402-405+414
[6]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J].
王英民 ;
刘豪 ;
李立诚 ;
齐雪峰 ;
王媛 .
地球科学, 2002, (06) :683-688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体系变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J].
张代生 ;
李成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1-75
[8]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J].
樊太亮 ;
李卫东 .
石油学报, 1999, (02) :20-25+3-4
[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J].
纪友亮,冷胜荣,陈丽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6) :8-15
[10]   吐哈盆地侏罗系含煤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J].
吴因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35-3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