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权保护的探讨

被引:9
作者
党和苹 [1 ]
景浮英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著作权; 保护方式;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08.04.019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自身特性,要获得著作权法保护需在独创性、主体、客体、保护期限等问题上克服一定障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个人型、社会团体型、国家型,因其类型的不同对著作权保护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思考 [J].
杨艳 ;
肖京雨 .
法学杂志, 2007, (05) :65-67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法学界定 [J].
杨永芳 .
行政与法, 2007, (07) :85-90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综述 [J].
梅术文 .
法商研究, 2007, (04) :156-160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 [J].
费安玲 .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05) :12-16
[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 [J].
吴文科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2) :113-118
[6]   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 [J].
王宁 .
学术界, 2003, (04) :51-54
[7]  
管育鹰, 著.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