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报刊合法性:“有闻必录”兴起的另一种认识——从《申报》“杨乃武案”报道谈起

被引:13
作者
操瑞青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有闻必录”; “杨乃武案”; 《申报》; 合法性; 话语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9 [新闻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学界曾数次探讨"有闻必录",有着两点共识:一是该思想兴盛于19世纪80年代,其概念出现于1883年;二是"有闻必录"的兴起源于当时报馆规避言责的需要,具有争取言论自由的价值。本文从《申报》"杨乃武案"报道出发,尝试从另一角度来解读"有闻必录"的兴起,并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有闻必录"在19世纪70年代已较为兴盛,其概念形成不晚于1876年;二是早期"有闻必录"不仅是规避言责的策略,它还发挥了另一更为根本的作用,即建构报刊话语在读者心目中的合法性地位,这与《申报》作为商业报刊的媒体属性有关。最后,文章从报刊与知识的关系角度指出,报刊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有着不同表征,应当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有闻必录"的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6+128 +12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31]   “有闻必录”考 [J].
宁树藩 .
新闻研究资料, 1986, (01) :95-113
[32]  
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M].徐载平;徐瑞芳著;.新华出版社.1988,
[33]  
梦厂杂著.[M].(清)俞 蛟撰;方南生等校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34]  
报海旧闻.[M].徐铸成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5]  
宋书.[M].(梁)沈约 撰.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