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张解释论

被引:37
作者
黄忠顺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利益转化; 私人执法; 公共信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 [诉讼法];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108 ;
摘要
环境公共利益在本质上可以还原为不特定多数人独立享受生态服务功能的私人利益。为避免产权主体虚设导致的"公地悲剧",作为生态服务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源由象征意义上的全民所有走向实质意义上的国家所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市场失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使得公共执法难以独立承担起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重任。在公共信托理论的解释框架下,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被烙上社会公共财产的印迹,任何公民在理论上都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对公共执法进行补充或监督。然而,为防止形式当事人滥诉、降低公益诉讼激励成本,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应当仅向私益受害人扩张。为确保预防或修复环境损害的规模效应和克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缺乏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弊端,环境公益诉讼适格被告应当涵盖环保机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接近环境正义:环保团体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研究.[D].齐玎.复旦大学.2012, 03
[2]   中国宪法上国家所有的规范含义 [J].
程雪阳 .
法学研究, 2015, 37 (04) :105-126
[4]   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的制度研究 [J].
黄玥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 40 (03) :106-109
[5]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J].
马勇 ;
沈海滨 .
世界环境, 2015, (03) :41-43
[6]   环境保护检举权及其司法保障 [J].
沈跃东 .
法学评论, 2015, 33 (03) :133-142
[7]   专门环境诉讼的内涵界定与机制构想 [J].
蔡学恩 .
法学评论, 2015, 33 (03) :126-132
[8]   适用于无居民海岛的代表诉讼制度探究 [J].
李嵩誉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0 (03) :37-43
[9]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再论 [J].
巩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2) :115-136
[10]   公共信托理论与我国环保主体的公共信托权利和义务 [J].
李琳莎 ;
王曦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23 (01) :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