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分形—插值模型

被引:4
作者
王威 [1 ,2 ]
田杰 [2 ]
苏经宇 [1 ]
马东辉 [1 ]
刘朝峰 [1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2]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维数; 插值; 围岩稳定性; 评价;
D O I
10.15986/j.1006-7930.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
TU457 [岩石稳定性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为了准确评价围岩所处的稳定性状态,进而为围岩稳定性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基于分形—插值模型的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取影响围岩稳定性评价的5个主要因素,根据分类标准,采用在每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50个标准样本,用于构建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分形—插值模型;其次根据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每个围岩稳定性指标的评价分维数;然后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样本综合评价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形—插值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准确和可靠的,与采用其他几种分类方法所得结论一致.此外,该模型可以得出每个样本的具体得分值,即使对属于同一级的样本也可以排出它们的优劣顺序,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为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9+230 +2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权重-属性区间识别模型 [J].
徐飞 ;
王珂 ;
刘造保 .
岩土力学, 2010, 31 (08) :2587-2591+2598
[2]   基于投影寻踪插值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研究 [J].
陈广洲 ;
徐晓春 ;
汪家权 ;
解华明 .
岩土力学, 2010, 31 (06) :1897-1901
[3]   隧道围岩分级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 [J].
宫凤强 ;
李夕兵 ;
张伟 .
铁道学报, 2008, (03) :119-123
[4]   围岩稳定性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评价模型 [J].
汪明武 ;
李丽 ;
金菊良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6) :941-944
[5]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J].
张继宝 ;
汪明武 ;
谢慧敏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85-88
[6]   支持向量机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 [J].
赖永标 ;
乔春生 ;
刘开云 ;
朱正国 .
水利学报, 2006, (09) :1092-1096
[7]   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工程方法 [J].
陈守煜 ;
韩晓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9) :1857-1861
[8]   分形理论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光萍 ;
杜萍 ;
王琨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925-929
[9]   基于可拓方法的地下工程围岩评价研究 [J].
连建发 ;
慎乃齐 ;
张杰坤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9) :1450-1453
[10]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J].
杨朝晖 ;
刘浩吾 .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1999, (04)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