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热力特征与东亚降水的区域关系

被引:16
作者
敖婷 [1 ,2 ]
李跃清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
夏季;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东亚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1979-2011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通过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了5个重要热源区域,最后对比分析各区域的热力特征与东亚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及周边地区热源空间分布复杂,局地特征显著,不同区域热源异常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与降水的关系也同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中,高原南侧热源强时,高原主体及印度北部降水增多;高原东北侧热源强时,华北及邻近地区降水增多;高原主体东部热源强时,江淮流域降水增多;高原东南侧热源强时,长江流域降水增多;高原主体西部热源强时,华南降水增多。并且,高原及周边地区不同区域热源异常,影响东亚地区不同区域异常的水汽输送,从而对东亚地区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04 / 121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1]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吴国雄 ;
毛江玉 ;
段安民 ;
张琼 .
气象学报, 2004, (05) :528-540
[22]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乔云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4) :355-364
[23]   4~6月青藏高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异常 [J].
段安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97-1004
[24]   7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空间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相关研究 [J].
段安民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3, (04) :447-456
[25]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刘新 ;
李伟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3) :267-277
[26]   青藏高原热力状况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关系的相关分析及数值试验 [J].
葛旭阳 ;
陶立英 ;
朱永 ;
李砚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2) :159-166
[27]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28]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J].
赵平 ;
陈隆勋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1) :106-116
[29]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时间变化特征 [J].
罗会邦 ;
陈蓉 ;
俞新南 .
气象科学, 1995, (04) :84-93
[30]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